中国与西欧的历史发展为何不同

 现今看来,欧洲是分立的小国家组成的一个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不太的大联盟,而中国却是一个整体的大国家,欧洲从历史上看善于用石材进行各类建筑,向往神的生活,哥特式建筑一度成为一种标准,而中国却是善于用木材进行建筑,不管是庙宇,宫殿还是普通民宅都几乎一样,只是在图案和精细度上有所不同。这一切差异的背后到底有何原因,本文简述一下我的观点,一家之言而已。
    
一切差异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气候,在那个年代,气候几乎决定了一切,人类文明从史前的野蛮时代进入了农耕文明,粮食收成的好坏几乎可以决定一切,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决定于粮食,而粮食的收成又由气候直接影响,这样,如果气候条件很恶劣,那这个地方是不可能出现文明的,世界上各类古文明依大河而繁荣证实了这一点,在大河流域,充足的水和肥沃的淤土为农耕文明提供了必要的水源和养分。我们看一下中国和西欧是如何因为气候原因导致其政治体制,经济以及思想大相径庭。
    
在中国,我们知道我们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陆地冬天很冷,夏天很热,中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雨水分配也不是很平均,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以及后期一点的长江流域都是这样,这就导致了在当时的农耕时期在小的局部范围内,粮食收成是不稳定的,另外这种气候也会导致降雨和气温的年度周期变化,有的年份就很温暖湿润而有的年份就要么干旱要么洪水泛滥,这就更加加深了局部的不稳定性,比如现在的山东如果风调雨顺,那么很可能陕西就颗粒无收。既然在小的局部如此不稳定,那么在大的范围内呢?中国的气候在更大的范围内是稳定的,农耕时期的人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在这种国家内,粮食可想而知是衡量国家实力与政局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统治需要确定一片稳定的区域来延长自己的统治时期,即使这只是一种妄想。于是在中国的情形下,必然会出现一个相对大的,全局稳定的国家,并且出现国家内部的行政区划,这个行政区粮食收成不好时可以从那个行政区调度。因此,即使没有秦始皇,中国也还会走向统一和集权,因为任何区域较小国家很难生存下去。在西欧就不一样了,西欧是大部分是海洋性气候,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要大得多,而且海风总是可以带来充裕的水汽,这就导致在西欧,小的局部范围之间的气候差异并不大,虽然西欧的土地并没有中国的肥沃,但是在农耕时期,在人们还没有能力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气候对粮食收成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土地本身的质量对粮食收成的影响程度。所谓靠天吃饭正是这个意思。在西欧的这种气候之下,只要土地还能种点粮食,那么所有这些地方的情况都是一样的,都是同步的,都是相对稳定的。要知道,气候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远远比土地的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大,土地拥有比较好的质量仅仅粮食收成好的一个基础,一个必要条件罢了,拥有了很多的土地和拥有一点土地在相同气候条件下粮食的收成情况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产量。同样都是靠天吃饭,西欧得到的是相对稳定的小的局部区域,而中国要得到稳定的区域,必然要扩大版图,在大得多的区域寻求全局稳定。因此,在农耕时期中国的统一是必然的,而西欧则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在西欧,各个小的区域完全可以独立存在下去不需要全局上的物资调度就足以自给自足。
    
进一步,中国和西欧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在中国,气候对于人们的意义更大一些,因为人们太多的看到了气候的影响,少下几场雨就会导致收成减半,因为对天的敬畏思想形成,同时人们描述了自己的理想,向往天人合一的理想形成,人们总是希望气候会朝着自己希望的那样发展,然而总是事与愿违,气候是变换莫测的;在西欧,气候对人们的影响显然不大,对人们影响大的土地,在西欧地理环境里,有太多的山脉,大面积肥沃土地十分稀缺,因为那里的人们对气候几乎没有什么感觉,然而即使他们没有大面积肥沃的土地,他们对土地也没有过分多的奢望,毕竟那个年代的人对土地的利用率太低,这么说来对于西欧来说,那里的人们天生就没有中国人这样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感觉,气候影响着中国,土地影响着西欧,但是论影响程度,气候的影响程度更深。西欧的人们有着很多的时间来在进化过程中思考自己存在的原因以及得以继续存在的理由,很严密的思考过程形成了严密的逻辑,虽然他们的土地没有中国的肥沃也没有中国的面积大,但是他们真的不必将心思更多的花在祈祷明天下雨这种事上,对于他们来说,土地就那么多,下不下雨几乎是确定的,既然他们能生存在那里说明一定程度上那里是持续性稳定的,虽然可能每亩地收成是中国的百分之一,但是比较稳定,没有大起大落。反观中国,人们几乎没有时间考虑实用之外的事情,自己存在的理由就是风调雨顺,自己得以继续存在的手段就是请老天保佑继续风调雨顺。这些差异最终导致了中国和西欧的科学技术差异,在中国,人们更加注重实用性很强的技术,然而在西欧,理论性的东西获得了发展,不像中国发展技术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发展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将成果传递下去已获得更大更广泛的理论,因此演绎推理在西欧获得了发展,而中国只是纯技术的革新,在中国古代,巧妙的东西随处可见,一块瓦,一个辘轳都很有说头,但是由于人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用,那时的人们是如何想到这些巧妙东西的,至今也只能说是种种猜测。
    
另外,中国和西欧的艺术也因此获得不同的发展。中国的艺术是人的艺术,而欧洲的艺术是物的艺术。由于中国的气候原因,人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到了耕作和技术上,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人们在敬畏天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动性,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心目中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美学观念也相应成为和谐美,人们认为只要和谐的就是美的,于是人们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心,将自己认为和谐的东西或者一种理想表述出来,形成了中国的艺术观,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古典艺术主要体现在文学和绘画上,主要就是诗词曲赋和中国画。人们在这些作品中更多的表现的是自己的心理而不是载体的特性,比如毛笔画成的中国画中的石头,你看起来不是石头,但是却有作者自己的意境在里面。欧洲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主要强调物质的永恒性。他们的气候是稳定的,他们会认为一切都是永恒的,他们的艺术作品往往强调作品的内容而不是为了展示作者的心理。比如欧洲的建筑大多用大石头堆砌而成,石头在欧洲很普遍并且的持久性强,人们在稳定的气候下有时间去进行巨石建筑,人们把什么都认为具有一种永恒性,因此他们也就不在乎这建筑是否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完工了。在中国,人们更现实,气候没有把中国人惯坏,甚至有时还不给中国人好脸色,中国人变得更加现实,除了图腾和理想,自己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就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于是中国更多的是木制建筑,一来建筑周期短,人们可以立竿见影,二来加工方便,人们可以发挥雕刻才能以展示自己的理想。
    
在中国,生育是为了拥有更多与天斗的劳力,人们认为只要人多就可以有好的收成,毕竟劳动力多,起码可以多挑几桶水,而气候条件稳定的欧洲,生育意味着破坏已经有的稳定。因此这也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就是为何中国的王朝更替几乎是周期性的二欧洲除了外敌入侵几乎没有什么王朝更替。在中国,每个王朝开始都会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生育,因为在王朝战争中死了不少人,人口锐减,但是政府可以鼓励生育但是却不可限制生育,人口增长一发不可收拾,到了现有的土地养活不了当时的人口时就需要来一场减少人口的运动来平衡一下粮食供求,最好的方式就是战争,于是王朝更替了。古代没有计划生育,因此王朝更替成了周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好像也有过一次休养生息,只不过紧接着后面的几十年就有了计划生育,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在欧洲,不需要那么多人和气候作斗争,本来已经很稳定,于是人们没有必要生育过多的人口,当然也就没有了人口过剩导致的粮食供求危机,于是也就没有了频繁的王朝更替。
     
总之,气候这个很重要的因素导致了中国和欧洲的各个方面都不相同,从政体,思想,文化,艺术,到历史发展本身。于是我认为,中国5000年前的气候决定中国必然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统一的多民族大国,而欧洲的5000年前的气候决定了欧洲的发展--分立的具有共同文化的小国家联盟。我十分讨厌有些中国人意淫,总认为中国的东西就是比欧洲的好,把人家贬的一无是处,说到石材和木材的区别竟然说人家欧洲人的石材建筑呆板,我们的木材建筑比较符合我们田园般的诗情画意,无语...

原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3903285

欢迎关注

微信关注下方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干货硬货;公众号内回复【pdf】免费获取数百本计算机经典书籍;

也有高质量的技术群,里面有嵌入式、搜广推等BAT大佬

    中国与西欧的历史发展为何不同

原创文章受到原创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cppcoding.com/archives/410751

非原创文章文中已经注明原地址,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关注公众号【高性能架构探索】,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文章

转载文章受原作者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出处!

(0)
上一篇 2023年4月26日 下午12:12
下一篇 2023年4月26日 下午12: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