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亚热带地区为什么这么冷(地缘气候论)

这篇文章缝缝补补写了好久了,大概在10月13日左右深圳刚刚迎接冷空气和台风的时候,我就想总结一篇文字了,但由于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做这种与自己专业毫无关联的事,也就只能断断续续缝缝补补了,把先后发于微信朋友圈或者手机备忘录的笔记整理成文…

  本文中,我试图解释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这些所谓的常识大家都是知其然的,我试着用通俗的风格解释一下其所以然,并非以专业的角度细致入微或者一概而论,纵然字词零散,日后也能作为个人之备忘。

  以下步入正文。


彻底降温了!

  冷空气艰难翻越南岭到达广东深圳,不容易啊,然而效果明显,这股冷空气在韶关以北的影响力极端猛烈,在淮河以北的很多地方更是带来了今年的首场降雪。

  为什么这冷空气在韶关以南的威力会降低呢?这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就是中国的地理上的南部边界在韶关而不是广州或者海口(北部在山海关至雁门关一带,西部在阳关嘉峪关一带,东部是大海)的原因,换句话说,韶关以北那种以“怕冷”,“怕干燥“,”怕上火”的养生之道,在韶关以南完全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怕热”,“除湿气”,这是地缘地理和气候决定的,要问为什么现在的韶关以南很多人同样以“捂汗”,“暖手脚”这类为养生,那完全是因为海量北方移民带来的北方习俗,北方人当然带着他们的传统而来啊(但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家无传统,以我为界,后代皆为南方人…),这个移民的过程持续了两千多年,现在还在进行中,并且没有结束的迹象…

  在古代,移民往往伴随着战争,暴力,在安土重迁的中原文化中,移民是迫不得已的事情,除了征兵或者逃荒,还有强制移民(比如和我母亲家支系相关的洪洞移民),这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秦始皇伐百越导致的军事移民(大量的军队人员都是就地驻扎或者解散),五胡乱华,蒙古征南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导致的逃难移民,康乾荡平准噶尔后的强制移民,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等等,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千百年的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原先扎根于汉中和中原一带的原住民的后代,在不断和游牧民族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布满了从东北到新疆,从蒙古到海口,从山东到四川这片广阔的土地。而现代,移民不再是迫不得已的了,移民往往是技术移民,比如大量毕业生人口持续不断从武汉流向深圳,很多人便就此安家落户。武汉的毕业生又几乎来自两湖两广一江地区,从而在事实上,从河南南部一直向南到两广江地区的大量人口都将移入到深圳。

  现在在深圳你将会看到很多来自北方的习俗,冬天的时候虽然天气一点都不冷,大家也会捂上厚厚的衣服,仅仅因为这个时候是“北方的冬天”,请注意,这里所谓的北方是相对广东韶关以南来讲的,在这个意义上,湖南也算是“北方”。(若讲应届生移民,还有江浙皖向上海,杭州的移民,晋冀鲁豫东三省向北京,天津的移民,然而北京,天津上海这些城市相对来讲,原住民设置的门槛比较高,移民比例和绝对数量远远无法和武汉到深圳移民相比)

  我曾经去过很多地方,我是不怕冷的体质,曾经在零下20度的哈尔滨街头穿着件加棉衬衫被好心的阿姨训斥,然而在12月份零上20度的深圳穿着短衣短裤也被当作奇观,投以目光的几乎可以肯定大概率地是北方第一代移民,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一个土著南方人,但是,我也是北方移民。

  我试图反驳他们异样的眼光或者评论(在中国,很多人会把行为或者着装不合时宜的人当成神经病来看待的,这点很有意思),我说“这天气一点都不冷啊”,那么总是有人能拿出证据说广州,深圳也会“很冷”来证明我是错的,比如2016年的1月份,深圳就经历了罕见的低到零下的低温,甚至还下了雨夹雪(虽然超低温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亚热带如此低的纬度出现如此境况,实属罕见,这便给了北方移民一个口实,即“冬天毕竟就是冬天,哪里冬天都很冷”,有了这个事实,移民过程便显得更加轻松,至少人们在心理层面是可以抹掉南北气候差异的,不至于从内蒙到马来西亚(冷空气是不会影响那里的)那般剧烈。

  换句话说,北方人很容易适应南方,因为偶尔会冷,然而相反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南方人,却很难适应北方持续寒冷干燥的天气。为什么?

  因为北方移民南下的时候,在他们的眼里,同时到来的是那“家乡那干燥寒冷的北风”,这股风生成于西伯利亚,可以一直吹到菲律宾近海,可见其威力之大,虽然韶关南岭试图阻拦,但却完全不能阻挡,这股来自家乡的风就像一个护卫者,让移民更加容易适应南方的环境,不至于太潮太湿热,偶尔可以一次性赶走在北方从来都没有亚热带病毒,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却没有任何一股生成于南海的风可以以如此大场面之势突入到哪怕韶关以北的地方。

  我试着以冷空气和台风的对抗来给出一些解释。


台风是发生于热带亚热带的一个低压系统,我以它来指代华南亚热带的“护卫者”,而冷空气则是发生于极北西伯利亚的一个高压系统,我也它来指代北方,我们知道,台风的尺度是非常小的,大概也就不到500公里的样子,然而冷空气则可以横亘7000公里甚至几万公里,论尺度,敢问哪个台风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宁夏,内蒙,新疆的。台风一旦登陆,受地形的影响便会马上减弱消失,即便假设中国陆地是一马平川(假设广东,福建,浙江没有那些山岭),台风也会在副热带高压或者西风带或者冷空气的作用下偏移或者消失,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什么魔都结界,虽然我知道这只是玩笑之言辞,但麻烦在开完玩笑后表示一下自己并不是没有知识或者没有文化
我把风作为气候的现行护送者,由于没有一股风可以充当南方人的护卫,所以看起来南方之势远小于北方之势。所以韶关以南的习俗和养生之道几乎被南岭,被副热带高压,被西风带阻挡在当地,很难影响到北方。

  台风要是跟冷空气相遇将是发生什么?可以说台风凶多吉少,因为冷空气将对海温带来影响,这相当于卸载了台风维持或者加强所需要的能量,能量跑哪去了呢?能量会在它们相遇的地方以猛烈降雨得以表现。

  这非常好理解,由于冷空气是庞大的高压系统,而台风是一个娇小的低压系统,大高压和小低压相遇,巨大的势能将会让小低压迅速消失,就像一个巨大的吹风机往一个小真空袋里充气一样,小袋子充满了,它就不再是低压系统了,而此时吹风机还在继续吹,高压系统依然在。

  以上的解释还只是“北方影响南方”的其中一个原因,它解释了“为什么”,但却没有解释这种影响“为什么如此之强”,以至于一个来自大兴安岭的移民来到了广东江门后并没有像柏林人来到阿斯旺那般感到水土不服(我的意思是它们分别跨越了差不多的纬度)。

  接下来我来解释本原因。先从一个细节开始。


请注意,跟江浙沪这种大陆东岸的地方同纬度的地方几乎都是沙漠(撒哈拉,阿拉伯,加利福尼亚…),很显然北半球的这些沙漠都是东北信风引起的,为什么信风不会影响大陆东岸的江南?从而让本应该成为沙漠的江南成为水乡?这里可以用季风来解释,在中学的地理课上我们已经学过了,我这里再简单说几句。

  除了地球自转会形成西风带,信风带等之外,海陆的比热容差异也会带来气压的变化,从而形成季风。简单来讲就是冬天的时候,大陆相对海洋会更冷,所以气压升高,空气下沉,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高压中心正好跟极低高压带的终点重合的西伯利亚,这种风几乎都是寒冷的,干燥的北风,而夏天则相反,陆地相对海洋更热,所以气压降低,空气上升,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这种风就是温暖的,湿润的东南风(风从东南部上岸)。

  可以假想我有一块铁皮和一盆水,放在同样的火上烤,试问哪个先变热,同样,把它们同时放在大冰块上,哪个先变凉?…

  有了这个解释,我们应该能理解为什么江南地区夏季会有大量降水从而造就鱼米之乡的原因了。然而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毕竟北美洲的同纬度东海岸佛罗里达也是类似的温热,多雨。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江南以及华南这种本应该常年温热的地方,冬天也会冷呢(江南的冬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冷而不寒,华南的冬天偶尔冷而不寒)?换句话说,是什么泵力(一种势能)加强了北风,让它可以肆虐本不属于它的广大南方地区呢?

  高能的东西来了。


打开地形图往西看,很显然,青藏高原阻滞了欧亚大陆西边的西风(造就地中海气候的西风,盛行西风)东来,从而给了中国东部地区更多的自主的施展空间,在东部地区,没有盛行西风的调和,就只剩下南风(东南风)和北风(西北风)较量了,在冬天的时候,来自欧亚大陆西边的西风吹到青藏高原的时候,受到阻滞而只能被劈成两半,朝着北边迂回的那部分西风在新疆境内和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合并加强,然后向东南方向吹去。

  就还不算完,我们看看此时平静的青藏高原上面的情况,青藏高原上面大致在4000米海拔,由于陆地比热容是比空气大的,所以高原陆地会更加寒冷,所以4000米海拔的陆地气压要比同高度四川,贵州,陕西的空气气压高,寒冷干燥的冷风从高原向东边泵出,与正在南下的已经被西风加强的西伯利亚冷空气汇合,三股势力沆瀣一气席卷中国东部几乎每一寸土地。

  我用下图来试图形象地表现一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两台吹风机,一台补风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南方也会冷的原因,有这等设备护航,这就是北方的移民能如此快速占领南方地区的原因。嗯,是的,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小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秦始皇在那么落后的情况下可以快速统一那么大的地方,后来就喜欢上了世界历史,因为我试图用反面的例子来解释,从而详细研究了罗马帝国为什么如此强大却还是一个马赛克式的拼图而最终分崩离析,而秦汉唐宋明清虽在武力上并不是很强大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熔炉最终变成铁板一块(分裂势力就此死心吧)。

  是的,最后我在地缘学和气候学上找到了原因,就算没有任何人来统一这片土地,结合地缘和气候等因素,这片土地本来就是铁板一块,在世界上的其它地方,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将一个地区发展起来的文化平移到2000公里以外的地方,然而在我们这片土地,发端于汉中的中原文化却可以在少到几十年的时间简直无缝平移到远到福建,广东,也许,在秦始皇的第一支军团在百越之地就地解散的那个时刻,就注定了今日两广之布局吧。

  说完了冬天,我们简单看下夏天,和冬天相反,夏天的青藏高原是一个十足的低压窝,这就意味着当夏季风从东南沿海上岸时,在几乎没有盛行西风影响的情况下,青藏高原作为一台吸尘器补刀,让夏季风更多更远地深入到内地,远到什么地方呢?远到黄仁宇所谓的15英寸等降雨线这条线,大致与长城重合!

这里写图片描述

可见,是气候和地缘而不是什么伟大的人勾勒了我们这片神奇土地的轮廓。

  请注意上图中的那个夸张的15英寸等降雨线,事实上就是它规定了古代的方位。在古代,所谓的“北”指的并不是正北,而是西北(现代意义的“北”,那是建立在制图学和投影学基础上的,古代的“北”长期都是建立在哲学和宗教基础上的),这正是建立在“迎着西北来风”的意义上的,同时,相反方向的风几乎与这条等降雨线垂直,由是观之,北风那个吹是可以应用于全国的,这不,最近几天,远在华南沿海的广东深圳,北风那个吹啊,空气极端干燥,早晚甚至略微带有寒意,在别的地方比如欧洲和非洲,发端于柏林的大风是不可能让阿斯旺北风那个吹的。
……
  下文描述我个人。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实情。要问中国哪里人最不怕冷,答案并不是人们想当然的北方人,而是南方人。因为北方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对抗寒冷(如果他不移民的话),既然是与之对抗,当然要存有畏惧之含义了。反之,华南地区的人大部分时间都不需要对抗寒冷,当然对其是无知者无畏了,遇上强冷空气越过南岭到达时,人们一般也就忍耐最多三五天就过去了。如果北方人不承认这一点,那我们来说两个华南人怕的东西,那就是湿气和病毒性传染病,这两点请问北方人怕吗?因为北方就没有这两样东西,谈什么怕?

  我要属于另类了,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天生就不怕冷,可以在10度的时候穿短衣短裤自觉正适宜,零下20度甚至零下30度的时候一件衬衫加一个厚外套就好,我在东北生活过多年,竟然没有穿过羽绒服,认识我不久的人总是用他们先入为主的观念嘴上劝我要保暖,心里觉得我在装逼,然而和我熟识之后,看到过我即便在冬天被逼着穿上厚棉服时那种躁动和坐立不安,便知道了我的行为是率性的实情,久而久之对我冬天另类的穿着也就习惯而不闻不问了。这一点我是真正继承了我的父亲。我爸曾经在北方12月份的大雪纷飞的天气穿了件单衬衫招摇过市3公里,并非他没有外套,而是雪天走路热了,把外套脱掉搭手臂上了,当然,后果并不是他感冒了,而是被人盯了一路…

  这种毫无个性施展空间的文化反方向地印证了我们的文化和风俗是多么得整齐划一,你若融不进这种齐整的队列,你就是毛刺。这种齐整是什么造就的?是独特的气候,就是我上面说的那些。

  在深圳,12月份记得买件厚外套和绒衫,虽然不一定冷,但毕竟,对于全国大多数地方而言,这是冬天,冬天就该冷,该穿冬衣了。我为什么单独说深圳,那是因为,深圳的北方移民多。十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北方相对的是韶关一带东西延伸的山岭,而不是教科书上的秦岭-淮河。


本来,我是想写一篇欧亚大陆的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昨天跟温州老板都放话了,但不知怎么地,本为了整理旧文,结果就成了以上这篇,相比较于欧亚大陆整体的子网分布,上述的内容更显局部性和专业性,但相比较而言,我觉得我写的一点都不轻松,还是日后有时间把欧亚大陆子网分布完成吧,看如何能挥洒出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感觉,自己也是蛮期待的。

  温州皮鞋,真正的好皮鞋!我的语录全由温州皮鞋厂老板赞助,转载不用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78446163

欢迎关注

微信关注下方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干货硬货;公众号内回复【pdf】免费获取数百本计算机经典书籍;

也有高质量的技术群,里面有嵌入式、搜广推等BAT大佬

    中国的亚热带地区为什么这么冷(地缘气候论)

原创文章受到原创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cppcoding.com/archives/407236

非原创文章文中已经注明原地址,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关注公众号【高性能架构探索】,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文章

转载文章受原作者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出处!

(0)
上一篇 2023年4月26日 上午10:30
下一篇 2023年4月26日 上午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