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实现高并发其实非常简单(续集)

上周放假时跟着小小学python,就写了一个所谓 “高并发UDP服务器” ,详见:
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115413967

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我想让UDP服务看起来像TCP服务而已,但还是发现了新东西。

我所谓的 服务 ,专门指的是那种长连接,高并发的服务。

在上面这个随笔里,我的观点是 让socket的数量上去,并发也就上去了,剩下的就交给CPU了 ,因此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预先创建海量的reuseport UDP socket,bind到同一个端口,有客户端接入的时候,从这个socket池子里分配一个来为该客户端提供服务。但有问题:

  • 我们该预创建多少个socket?
  • 如果预创建的socket都已经在服务了,又来了请求该怎么办?

这里的问题在于, 服务资源往往不该受socket数量限制,而是受CPU,内存的限制! 所以,本质上,我们需要一种动态创建socket的方式:

  • 来一个请求,创建一个socket。

这样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

  • 如何知道有客户端连接了?

所以,需要有一个专门的socket在侦听!哈哈,是不是回到了TCP的老路子上了呢?这不就是TCP的Listen/Accept模型吗?

所以说呢,我对UDP的高并发模型的认识是正确的,至少我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我重新整理了代码,这次为了突破1024的限制,我用了poll(epoll还是有点麻烦,所以不管它):

#!/usr/bin/python3
import select
import socket

sd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DGRAM)

sd.bind(('192.168.56.101', 5001))
sd.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PORT, 1)

READ_ONLY = ( select.POLLIN | select.POLLPRI | select.POLLHUP | select.POLLERR)
poller = select.poll()
poller.register(sd, READ_ONLY)
fd_to_socket = {sd.fileno():sd, }

while True:
    events = poller.poll(1000)
    for fd, flag in  events:
        s = fd_to_socket[fd]
        if s == sd: # Accept
            data, addr = s.recvfrom(1024)
            csd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DGRAM)
            csd.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PORT, 1)
            csd.bind(('192.168.56.101', 5001))
            csd.connect(addr)
            fd_to_socket[csd.fileno()] = csd
            poller.register(csd, READ_ONLY)
            print('accept connection from %s:%s' % addr, 'sd[%d] created' % csd.fileno())
        else: # Echo
            data, addr = s.recvfrom(1024)
            if data:
                print('received "%s" from %s' % (data.splitlines()[0].decode('utf-8'), addr), 'sd[%d]' % s.fileno())
                s.sendto(data, addr)

如果不看冰山下的东西,这就已经结束了。然而冰山下有什么呢?

还是先从问题说起,如果系统已经有了10000个 reuseport bind到同一个端口,connect到不同客户端的socket ,当这些客户端发来数据的时候,内核是如何根据四元组找到对应的socket的呢?

从最老的代码直到现在,内核都只是根据bind的源IP/源端口对组织hash表,bind到同一个地址和端口的socket会链接在同一个链表中,当报文到来的时候,内核协议栈会根据目标地址和目标端口做hash,在对应的hash链表中遍历查找:

  • 在链表中遍历,冒泡排序,找到得分最高的。

如果一个socket connect了remote,那么将会匹配四元组,匹配成功得高分,如果没有connect的socket,将只会匹配二元组,匹配成功得低分,如果连二元组都不匹配,不得分,一遍冒泡之后,就会得到一个最佳匹配结果。

理解了这个机制之后,其实不难看出一个优化点:

  • 如果已经匹配了一个connected socket的四元组,就没有必要继续遍历下去了,因为不可能再有更佳的匹配了。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如果在明知hash链表很长的时候,对connected socket进行四元组hash组织的话,查这个表的效率是相当高的,Linux内核的jhash是一个十分完美的hash算法实现。

这就是我上周最后一天半的实际工作,测试效果非常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边是优化过的,已经接入了3万的连接,socket实际查询时间只有2000ns(最下面一栏是测量脚本),而右边原生版本仅仅接入了1万连接,socket查询时间就90万ns了。

注意左边最上面的那一行,接近300万ns的时延,那是client第一次接入时查询到UDP的 “Listen socket” 所需的时间,它恰恰是原生版本socket查询时间的3倍,毕竟它的连接数是原生版本的3倍嘛,这意味着客户端第一次接入时,是不能受惠于优化机制的:

  • 此时还没有反向connect呢。

这和TCP的处理是一致的, TCP先匹配ESTABLISHED socket,然后再匹配Listen socket 。然而TCP的ESTABLISHED socket是精确四元组组织的,所以匹配效率非常高。UDP无法全部精确四元组组织,只能针对connected socket来这么干,因此,只要有一个socket无法四元组组织,就无法避开那个链表冒泡遍历。

有人会质疑,我加了一个四元组匹配逻辑,这不是额外增加处理时延吗?并不。我仅仅在二元组hash链表长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进入四元组匹配,这个长度阈值如何确定呢:

  • 假设阈值为L,意味着遍历冒泡L个socket的处理时间和四元组hash计算的处理和匹配时长一致。

所谓的可扩展性不就这回事嘛?其实就是

O

(

1

)

O(1)

O(1),hash才是王道。那么如何保证四元组hash不会冲突成一个超长链表呢?不是学数学的,还是相信jhash为好吧。

借用eBPF来为socket查找提供策略定制功能是不错的,这也是趋势,Linux内核确实也为这件事留下了钩子,但在我看来,总不能什么事都eBPF吧,利器要用在夹缝里,而不能当大刀挥舞。

我一直都觉得UDP的实现效率差是历史原因,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动力促使人们对UDP采用更优化的算法,可如今呢?事情起了变化,QUIC,HTTP 3+,各种乱七八糟的基于UDP的自研传输协议,我就不信精通这精通那的高人们没人做优化,我这点儿雕虫小技只是一个引子罢了。 对UDP实现上的不足持续优化是正道。一直到把UDP搞成像TCP那样乱七八糟,但效率高啊!

当然,如果大家一窝蜂all in DPDK/XDP的话,内核里的这点儿破事,那就留给low人吧。

纵观一部事关Linux内核的技术史,就是一部把任何一个逻辑搬进再搬出再搬进Linux内核的历史,Linux内核就是这么被乱入乱出的:

  • 2.4内核里有一个Web服务器。
  • 2.6内核里没有了这个Web服务器。
  • 嫌内核协议栈处理太低效,就有了Netmap/PF_RING/DPDK的bypass技术。
  • 把协议处理逻辑搬进smartnic。
  • 把SSL/TLS搬进Linux内核。
  • 以在Linux内核实现一个加解密隧道而自豪(就是我)。
  • 在Netfilter上实现NAT64。
  • 把NAT64处理逻辑通过tun网卡搬到用户态。
  • 用户态实现UDP可靠传输库。
  • UDP可靠传输库搬进内核。

不过说实话,网络协议栈本就不适合在内核里实现,只是一开始恰好这么做了后面也就延续了而已。


浙江温州皮鞋湿,下雨进水不会胖。

原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115563111

欢迎关注

微信关注下方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干货硬货;公众号内回复【pdf】免费获取数百本计算机经典书籍;

也有高质量的技术群,里面有嵌入式、搜广推等BAT大佬

    UDP实现高并发其实非常简单(续集)

原创文章受到原创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cppcoding.com/archives/405735

非原创文章文中已经注明原地址,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关注公众号【高性能架构探索】,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文章

转载文章受原作者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出处!

(0)
上一篇 2023年4月26日 上午9:23
下一篇 2023年4月26日 上午9:23

相关推荐